学院认真开展本科生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 2014-11-06  作者: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浏览次数: 820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江苏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精神,全面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为新生的入学适应和身心成长问题给予及时指导和帮助,10月31日、11月4日,学院邀请苏南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王平副教授为2014级本科生开展了两场主题为“与大学生谈心理韧性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讲座由学院学工办副主任、2014级本科生辅导员甄勇老师主持。
 
  

  王平老师的讲座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即压力的来源、什么是心理韧性、如何培养心理韧性,每一部分都图文并茂,幽默风趣。王老师先以朱镕基、林肯、史泰龙等名人的事例说明人的一生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压力,区别在于人要如何面对压力。接着以研究中的真实经历为例向现场学生介绍了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几个来源,无论是学业、家庭还是交友方面,随着大学生活的逐渐展开,都可能引发大学生的心理压力问题。
  王老师还从专业角度解释了心理韧性的含义与表现。心理韧性是指经历重大压力事件和日常烦心事后,身心平衡状态被打破到重新恢复平衡的动态发展过程。它主要表现在具有积极的未来取向、目标专注能力、情绪调控能力和积极认知能力。王老师强调,具备心理韧性的人可以积极调动资源灵活处理压力。在她耐心的讲解下,晦涩的专业名词也变得简单易懂了,同学们积极回应王老师提出的问题,在互动时报以热烈的掌声,整场讲座一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为了帮助同学顺利建立心理韧性,王老师以“狐狸吃葡萄”为例,详细地解释了学生在遇到挫折后的多种反应类型。她说:“高心理韧性的人是合作型的,大家在大学里不能忘记从同学身上学到一些东西,人的一生很重要的不是从书本上学到什么,而是从人的身上学到什么,观察学习是人一生都要做的事情。”她还提倡同学要建立一个可求助的网络系统,当自己遇到困难时,要学会向同学、家长或者老师求助,多给彼此一个摆脱困境的机会。她说困境并不是终结,同学们在遭遇困境时往往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发展出全新的自我。同学们听得聚精会神,时而凝眉沉思,时而提笔记录,整个会场安静的好像阒然的原野。讲座结束后,会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这次讲座,让14级新生在面对未知生活时不再迷茫困惑,在遭遇压力时懂得纾缓排解,在面对挫折时学会培养心理韧性,相信他们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乘风破浪,一往无前,展现当代大学生应有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