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厚植青少年家国情怀,赓续红色文化血脉,7月16日上午,金星村、齐心村、众安桥村联合苏州大学"哲学+"实践团,以"行走的哲思课"形式开展抗战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诵读经典+光影思辨+艺术创想"三维课堂,将抗战精神转化为可触摸、可感知、可传承的生命体验,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国有我"的青春动能。
诵读经典,感悟民族精神
活动现场,实践团带领青少年重温峥嵘岁月。在诵读环节,团队成员们特别准备了带拼音的《黄河颂》选段。成一涵老师以“诗歌中的力量从何而来”为引,引导孩子们理解文字背后的民族精神。孩子们用稚嫩童声诠释"风在吼,马在叫"的磅礴力量,感受先辈们在艰苦卓绝的抗战中所展现出的不屈不挠、英勇无畏的民族气节。

观影思辨,铭记历史使命
观影《亮剑》经典片段时,李云龙率部突围的场景引发阵阵掌声。在"纪念抗战是否等于仇视日本人民"的思辨讨论中,金星村小学生沈梓俊坚定回答:"不是,我们反对的是有伤害的战争,不是无辜的人。"童言童语折射出青少年对和平的深刻理解。成老师总结道:“抗战精神不仅是历史,更是指引未来的明灯。希望大家都能铭记历史,永远心怀和平与希望。”孩子们齐声应和,红色基因在新时代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艺术创想:传递家国情怀
实践团成员化身"心灵引路人",以艺术为媒搭建情感桥梁,引导青少年通过艺术创作表达爱国情怀。孩子们在绘画、折纸、写明信片的过程中,将对和平的祝愿和“强国有我”的决心融入其中。每一件作品都是孩子们纯真心灵的写照,每一次陪伴都是薪火相传的印记。孩子们用稚嫩的笔触和灵动的创意,描绘出他们心中的和平世界与强国梦想,展现了新时代青少年的爱国热情与责任担当。


此次“行走的哲思课”抗战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了抗战历史,更培养了他们的家国情怀与思辨精神。未来,我们还将与苏州大学“哲学+”实践团持续合作,共建“乡村儿童哲学角”,让哲学思考扎根田野,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相关链接:搜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