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9日上午,“爱心家庭结对关爱”助力兴化乡村振兴——「旅游兴农」公益活动开营仪式在苏州博物馆成功举办。活动由我院青茶支教团队联合多所兄弟高校团队精心筹划,由江苏省同读好书共芸窗研究院青年发展部部长周鑫主持。组织兴化市千垛中心校36名师生、苏州地区18名爱心结对家庭代表、高校创业团队骨干等共同走进苏州博物馆,以“高校+博物馆”为纽带,搭建公益传播桥梁、开展公益传播活动、助力江苏乡村振兴。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李恩秀出席活动并讲话,全球公益传播研究中心秘书长、江苏省妇儿基金会副理事长王华、苏州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李喆、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李伟、学工党支部书记王楠、江苏省委驻兴化市乡村振兴工作队纪师博士、江苏省妇儿基金会·爱心家庭结对关爱公益基金联合创始人陈宣霖、学院学工办主任董筱文、江苏省妇儿慈善爱心传递大使、我院青茶支教团队负责人周雯雯、江苏省妇儿慈善爱心传递大使、苏大“青春同伴”团队负责人陈雨帆、团队成员杨乐等共同参加活动。
活动得到了苏州博物馆、全球公益传播研究中心、江苏省委驻兴化市乡村振兴工作队、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泰州学院、江苏省同读好书共芸窗研究院、南京市结伴前行青年志愿服务中心、江苏省妇儿基金会·爱心家庭结对关爱公益基金、南京芸窗悉选三期科技研究发展公司、关爱下一代公益发展中心等多方支持。

 
活动伊始,苏州博物馆副馆长李喆致辞,他指出,本次校馆联动、助力乡村振兴,既响应了习近平总书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重要嘱托,也践行了苏州博物馆“文化惠民、公益先行”的初心。以此次为新起点,苏州博物馆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提供更多参与公益、助力乡村振兴的平台,促使更多爱心家庭通过“结对关爱”,成为城乡孩子交流的桥梁,让温暖和善意在彼此的心中扎根,让文化之美、公益之暖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坚实力量。

为更好助推「旅游兴农」活动实现“致力千场活动,带动万人公益”的愿景,活动现场,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李恩秀、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李伟、省委驻兴化市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纪师进行了联合推进乡村振兴的高校社会实践基地共建揭牌仪式。

活动还邀请到了爱心结对家庭代表、江苏省妇儿基金会·爱心家庭结对关爱公益基金团队的陈宣霖先生,分享了自己多年参加和组织公益活动的经验,他希望高校创业团队吸取前人经验,围绕爱心家庭有空的时间策划公益传播与公益启蒙活动,带动更多支持乡村振兴的爱心家庭走进高校和博物馆——以“云结伴”形式,切实提高参与结对关爱的爱心家庭人数,促进公益传播的同时,惠及更多青少年儿童。

 
活动中,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书记李恩秀发表讲话,她指出,学院拥有老挝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研究中心、苏南政府治理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基地、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研究院、地方政府与社会管理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培育了一代代如苏大“青茶支教”公益团队般兼具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人文素养和管理智慧的青年英才。她表示,希望多方继续共同以“高校+博物馆”为纽带,搭建公益传播桥梁、带动爱心家庭结对、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继续共同支持高校青年以“旅游兴农”类创业为抓手,研发更多“苏大+苏博”元素的文创作品与公益活动等,助力创业团队自身发展的同时,为项目的自我造血与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活动最后,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李伟发表讲话,展望未来,李伟书记提出了三点期待。一是与省委五方挂钩单位“联”得更深,充分联动工作队后方单位和全省各级文旅单位、各级侨联,持续链接资源丰富「旅游兴农」公益活动内容;二是与热心公益的高校“联”得更紧,带动更多高校青年积极参与活动中,锻炼自身能力的同时,在组织、协调、讲解等各方面为“爱心家庭结对关爱”工作的开展提供助力;三是与爱心结对家庭“联”得更广,共同拓展爱心结对家庭,扩大支持兴化乡村振兴的资金渠道。

开营仪式后,兴化师生与爱心结对家庭等在我院青茶支教团队和兄弟高校志愿者、苏博讲解员的引导下,共同在苏州博物馆本馆参观学习。下午,江苏高校“旅游兴农”类创业团队组织兴化师生与爱心结对家庭等来到苏州博物馆西馆参观学习,千垛中心校的孩子们还在“探索体验馆”开展了“探苏小大人”活动,在游戏互动中感受苏州历史与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更好的公益慈善需要结伴前行,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标志着致力以千场活动带动万组家庭的“爱心家庭结对关爱”助力乡村振兴活动的正式启航。未来,我院将继续用好“高校+博物馆”为纽带的公益传播桥梁,支持我院“青茶支教”团队联合兄弟高校青年开展「旅游兴农」类创业,发展更多爱心家庭参与结对关爱,助力江苏乡村振兴。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的重要嘱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