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香里话振兴 党建共建庆丰收 | 学院党委组织党员师生赴横泾街道林渡暖村联合举办党日活动
时间: 2025-11-04 发布者: 董筱文 文章来源: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审核人: 李恩秀 浏览次数: 10

       金秋送爽,稻浪飘香。11月1日,“2025吴中区横泾街道丰收开镰季系列活动”在美丽的太湖之畔——林渡暖村正式拉开帷幕,学院党委组织师生赴吴中区横泾街道林渡暖村联合举办丰收开镰季联合党日活动。学院党委书记孙磊,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李恩秀,政治学系教工党支部书记李慧凤、支部委员田晨阳,院学工办主任、本科生第一党支部书记董筱文等教师代表,以及本科生、研究生支部党员及积极分子,奔赴横泾街道林渡暖村,共同参与这场融合传统农事、党建共建与青春实践的丰收盛典。


       在开镰仪式上,吴中区横泾街道党工委与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党委签署《校地党组织协同共建协议书》,双方将通过组织联动、活动联创、人才共育、品牌共创等方式,围绕深化党建引领、服务地方发展、培育新质动能等方面,开展特色活动,实现成果转化。随着水稻钥匙缓缓升起,开镰仪式正式启动,师生党员共同见证稻浪翻滚中的丰收盛景,切身感受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发展的丰硕成果。


       在暖村趣跑环节,师生根据发布的活动路线,通过在特色点位打卡,完成集章任务,深度走进林渡暖村的乡村图景,丰富乡村业态与文旅体验,展现林渡暖村在农文旅融合方面的创新实践成果,为乡村产业发展与文旅资源活化提供了鲜活范例。金色的稻浪映衬着师生们的笑脸,丰收的喜悦弥漫田间。沿途行进中,体验书店、文创、美食与风物,师生们驻足田野,呼吸新鲜空气,沉浸式体验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兼具文化内涵与休闲功能的空间,均由老旧农房改造升级而成,它们正是党建引领下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产业活力持续迸发的生动写照。

 

 

       本次活动以党建为纽带,将高校资源与乡村发展需求紧密结合,不仅丰富了党员教育形式,也拓展了校地共建的深度与广度。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与横泾街道的合作,推动党建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苏大智慧与青春力量。


同学感想

       这里金黄的麦田让我们沉浸式感受秋收喜悦,深刻体会乡村振兴在苏州的生动实践。陶艺坊、咖啡馆、餐厅、书店等精彩的业态打卡点,开展投壶、唱歌、念诗等趣味活动,让我们在参与中分享所学、收获新知,将理论学习与乡村实景体验结合,既领悟了乡村振兴的时代意义,又在实践中锤炼了党性修养,让此次党日活动成为一堂鲜活的“乡村振兴实践课”!

——21级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生  戴昕萌、硕士生  蔡若仙

       一下车,眼前金黄的稻田格外美丽,瞬间让人精神一振,满心欢喜。在暖场表演结束后,我们小组一起参加了趣跑活动,沿途寻找打卡点、协作完成任务,整个过程充满了欢声笑语。在跑步的过程中,我注意到村里有咖啡馆、民宿、书店等多元业态,生动展现了文旅融合为乡村带来的崭新面貌。林渡暖村的实践让我相信,这种充满活力的发展模式,能为许多地方的乡村振兴带来启发。

——23级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  阿依西古丽·阿卜杜热伊木

       金黄稻浪在微风里起伏,那是大地写就的丰收诗行。作为党员,我们感受到稻穗的沉甸、稻秆的坚韧,真切触摸到“粒粒皆辛苦”的分量,丰收的喜悦是庄稼人一年耕耘的答卷,更是党员践行劳动精神、扎根乡土的生动注脚。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丰收是自然的馈赠,是党员以劳动践行初心、与群众共赴美好愿景的鲜活实践。这份喜悦与担当,将在我们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持续发酵,激励我们在服务群众的“田间地头”,耕好每一寸“责任田”。

——23级哲学专业本科生  廖晓晓

       在这次活动中,我不仅触摸到自然的温度,更看到乡村振兴的鲜活实践。金黄稻田旁,特色民宿保留着乡土肌理,却有着舒适现代的居住体验;温馨书房藏于村落间,让书香与稻花香交织;精致咖啡馆里,村民与游客悠闲交谈,烟火气与文艺感并存。我们在体验中深刻感知,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改造,而是让居民留住乡愁、让游客感受惬意的可持续发展。这样的实践,为我们理解基层发展提供了生动范本。

——24级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  刘新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