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部署,学院党委组织研究生党员代表共50余人,赴苏州乡村振兴学堂和吴中区临湖镇黄墅村,开展主题为“寻乡村振兴路径 践青年实干初心”的专题学习暨实践调研党日活动,推动理论学习与乡村振兴实践深度融合,引导青年党员在服务“三农”事业中厚植家国情怀、锤炼能力本领。学院党委书记孙磊,党委副书记李恩秀,研究生辅导员 陶卉及部分师生党员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

在苏州乡村振兴学堂,师生在讲解员带领下,沿着“海棠花红”环太湖党建长廊与红色步道边看边学,系统了解苏州在推进“三个集中、三个置换、四大改革”、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和生动实践。通过沙盘模型、数据展板和影像资料,大家直观感受苏州在产业升级、生态修复、基层治理等领域取得的显著成效,更加深刻体会到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的实践伟力。

交流座谈会上,李恩秀副书记围绕“乡村振兴与青年担当”致辞,希望研究生党员真正把双脚扎进泥土中,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学院优秀校友、江苏省选调生史云亭结合自身在吴中区临湖镇基层工作的切身体会,分享了投身乡村治理的心路历程和实践思考,鼓励学弟学妹们“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在基层广阔舞台上绽放青春光彩。来自不同党支部的学生党员代表,结合自身在基层治理、公共政策研究及田野调查中的所见所思,从青年如何在乡村振兴中找准定位、贡献力量等方面展开交流分享。


随后,师生围绕人才培养、实践平台搭建、服务基层路径等内容开展座谈,党员们根据学习与成长需求积极建言献策,学院党委对相关意见建议作出积极回应,现场气氛热烈而务实。孙磊书记还结合组织此次活动的目的意义和全体党员提出三点建议:要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要永远坚持看书的习惯,解决问题的方法永远不单一,学会适应和思考。

下午,师生一行走进临湖镇黄墅村开展实地调研。黄墅村作为全国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村,以“七户为邻、邻长负责”的“邻长制”实现了乡村治理的精细化与常态化。党员们在村书记讲解下,仔细察看“邻长制”公示栏和村民议事点,现场查阅“七户联评”环境整治评分记录,近距离感受基层微治理体系的运行机制与实际成效,对如何提升农村社区自治能力有了更直观、更具体的认识。 在“呼吸森林咖啡馆”“你好艺术家”“右见光荫里精品民宿”等新业态点位,大家边看边问、边走边记,详细了解黄墅村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发展文旅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的探索实践。昔日废弃厂房变身人气“打卡地”,防护林间涌现出特色民宿和研学项目,绿水青山正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让学生党员真切体会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与生态振兴之间的内在联动。

活动结束时,不少研究生党员在交流中表示,将以此次实践调研为新起点,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把青春小我融入乡村振兴的大舞台,在“十五五”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中贡献苏大青年的智慧和力量。本次党日活动为研究生党员搭建了深入乡村振兴一线、服务基层治理实践的重要平台,对推动学院党建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引导青年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展现担当作为具有重要意义。